找回密码
 注册会员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  • 微博
  • Qzone
  • 微信

深圳古城遗址旅游全攻略

szet123 2012-5-16 22:10:53 显示全部楼层
鹏城网

马上注册,快速抢更多广东特价旅游门票和酒店特惠,轻松玩转鹏城网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会员

x


  深圳特区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城市,甚至有人说这座城市没有“历史”,但实际上,深圳拥有许多古代文化遗址与民居等待世人去解开它们尘封的面纱。

  鹤湖新居

  鹤湖新居即深圳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,是全国占地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,占地面积为27890平方米,位于龙岗镇中心罗瑞合村,距深圳市区28公里。搭乘351路大巴,到龙岗镇镇政府下车,然后穿过马路从对面的罗瑞合村往里步行5分钟就到了。

  据说,原来此地周围水草丰美,物产丰富,有一水塘,水质清澈甘甜,经年不竭,吸引了成群结队的白鹤在此栖息、繁衍,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,因而取名“鹤湖山”。“鹤湖新居”因之得名。“鹤湖新居”为罗氏所建,建成于嘉庆二十二年(1817年),历数十年而成。据考证,罗氏原籍为福建省,元代其祖小九公从江西赣州宁都迁至广东兴宁定居,人口不断繁衍,罗氏子孙遂离祖居遍华夏,蔚为望族。乾隆二十三年(1768年),罗氏子孙世祖瑞凤公从兴宁迁至龙岗圩。初为小贩,擅长经商,勤俭致富,后积百万家财,始建罗氏住宅,至今已有二十四世,子孙遍及海内外。鹤湖新居占地面积为21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为13779平方米,南北宽185米,东西长109米,共有179个居住单位,每居1-3间构成。四周有坚固的城廓围墙,呈方形。正面有大门三个,两侧小门各一,大门雄伟壮观。

  围墙内民居内两个“回”字相套组成,屋宇、厅、堂、房、井、廊院布局错落有致,天街复杂,像座迷宫,易守难攻,有“九天十八井,十阁走马廊”之称,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。围墙高6余米,厚约1米,由三合土筑成,非常坚固。围墙四边角设置有高三层的歌山顶式楼阁共10处,与围上的“跑马廊”相连,组成防御工事,规模宏伟,城墙高筑,环绕寨堡。

  鹤湖新居门口有两门大炮。估计是防御用的,有人收费,不过门票不贵,10元/人。在“鹤湖新居”参观的最大发现莫过于这里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英文书写方法了。按说中文本有自左向右读和自右向左读两种读法,有人曾把“大好河山”念成“山河好大”,原因就是因为这句题词是从右向左写的。可是英文却无这种写法,博物馆的文字标注中想当然地把英文与反过来写,画虎不成,反类其犬了。请注意上图中的“顶天龙”和下图中“办公区”、“古井”和“洗手间”的英文,可博一笑乎?

  正门前有宽阔的禾坪(俗称晒谷场),禾坪相邻是一口如镜的半月形水塘,名为“月池”。月池两侧各有一株枝繁叶茂,状如伞盖的古榕树及咸丰年间的旗杆石。

  由正门、左右横门、下天街、祠堂、排屋、上天街、围屋组成鹤湖新居的中心建筑,围屋四周围墙开有数排“望窗”与“枪眼”以防御外扰。整个围屋有水井2口,供全寨人饮用,有完整合理的排水系统,出口汇集于月池。

  整个新居的格局上面的介绍已经很清楚了。因为叫做博物馆,所以里面陈列着关于客家风俗的一些展品,有关于婚俗的,也有很多日常用品的展示。在后院,还有专区陈列着一些榨油机、石磨等农家用具。后院本有一座小楼,在日军侵华的时候被烧毁了,现在留着遗址纪念历史。

  建筑里还有很多地方用绳子圈了起来,这些都是危房,不知道会不会有妥善的措施来保护这座建筑。随便走入回廊中的一处,分辨的出当初这是一户人家的住处,有厨房,厅,卧室,不过看上去整个屋内的采光很差,大多仅仅靠屋顶上2块砖大小的玻璃透光。细细看完整个建筑,一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。看看还有时间,就去大万世居。

  “鹤湖新居”不仅是罗氏家族文化、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,也是客家人勤劳勇敢,自耕自足,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典型缩影。

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:

4 条评论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szet123 楼主 2012-5-16 22:11:54 显示全部楼层
鹏城网


  大万世居

  大万世居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山街道大万路,出了鹤湖新居,沿着罗瑞合村方向走,走到路口就是修建地铁的地方,穿过马路,到车站坐开往坪山的车。到三和广场下车,打摩的可以到达大万世居。

  大万世居位于坪山圩中心西南面约1公里处,呈城堡式“宝斗”形,为双层复合结构,占地面积15600多平方米。曾居住曾姓100多户人家。这座建筑由曾姓客家人于清乾隆56年(1791年)建成,围屋坐东朝西,平面呈回字形,建筑面积1。66万平方米,占地面积约2。5万平方米。是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。

  大万世居的形成有一个复杂的过程。据大万旧族谱及耆老口碑资料,一世祖曾传周,字端义(1734-1819),年青时在三洋湖村与父母分家,靠牧放鸭乸和给人推独轮车运石灰维持生活,日久略有积聚。后因好赌致贫,欲建屋而借贷不遂,因此忍心砍断右手拇指,立誓戒赌。曾传周后来发达,在坪山、龙岗、淡水开办油糖厂和许多店铺,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。

  大万围屋主要分两个阶段建造。第一阶段建造“宝斗心”,始建时间约在清代乾隆中期。传周公财丁两旺,生有四子,历代繁衍,到其86岁寿终前,五代同堂。于是围屋不断发展扩大,续建“宝斗心”外围的建筑群及大墙,第二阶段竣工时间约在乾隆末年。“大万世居”落款为“乾隆五十六年立”。这是大万 世居的鼎盛时期,传周公时年58岁。

  据族谱记载,曾传周敦厚诚实,仗义疏财。如乾隆末年,惠州水患,传周及其长子曾光斗(1753-1837)积极响应捐资赈灾,被朝廷分别诰授儒林郎捐职员和捐监生。曾传周亦于乾隆五十六年以曾端义之名立“赞政宏才”牌匾启示后人。在端义公仙逝的当年(嘉庆二十四年),曾光斗立“急公好义” 、“惠济桑梓”牌匾以纪念。

  围屋有内、外两重围墙,内外墙四角有高三层的楼阁(客家语)。外墙俗称大墙,高8米,厚1米,用泥沙、石灰和大石夯建。楼阁和正大墙有上下两排用约50平方厘米麻石镶砌的葫芦形枪眼。大墙内屋群瓦面与大墙衔接处有天沟或巡道。正面有三个大门,中间叫正大门,两侧叫横大门,各大门均有巨型栅门和厚实木门,旧时有专人日夜看守。进入正大门,南北两头是开阔的大天街,前面是一正方形小广场,叫牌楼下,可容数百人围观舞狮、比武或筑台演戏。内层叫“宝斗心”。 “宝斗心”一进是牌楼,牌楼两侧有厅堂,厅堂为房人所用。穿过牌楼是宗祠,灰塑“端义公祠”。祠堂为三进二天井二厢廊,三进分上中下厅。祠堂后隔一天街,为“宝斗心”五进,有“魁星楼”,俗称“中楼”,宽阔,高大,为全村至高点,是谓“魁星点斗”。整座围屋形成“八阁走马楼、九天十八井”的格局。九天十八井即九条天街,十八个大天井。天街布局为纵六横三,间有小巷,纵横交错,井井有条,街巷地面全用灰沙或鹅卵石铺砌。所谓大天井,主要是指公用天井,如祠堂天井,大众天井,房人天井,本支数合一天井。其外,各家宅大体都有独户天井。天井有地沟通天街排水沟,排水沟有涵管与围屋前约10米处的半月形大池塘相通。池塘有出水闸,塘水灌溉前边四块长方形每块三斗种合称“石二种”肥沃的大众水田。整个围屋布局既科学合理,又完全体现了城堡的特色。

  围屋有几处建筑造型和艺术装饰颇具匠心。“宝斗心”四个楼阁四角筑有高出瓦面的“飞鹰”,两边有高出屋顶的“茶壶耳”,造型圆浑。“茶壶耳”顶部竖立一个“快耙”(三叉铁,古时一种山字形的兵器),直指云天,既以避雷,又作装饰,蔚为壮观。正大门门楼高大宏伟,在客家围屋中堪称一绝。飞檐高挑,钩角委婉,门额上及楼顶的各式人物,飞禽走兽,百卉瓜果……镶嵌浮雕,熔为一炉,动静相衬,栩栩如生。“大万世居”四个阳文大字,欧体榜书,赫然夺目。大字两旁有两只狮子眼,每逢喜日,入夜亮光,熠熠生辉。

  如果说孤例,应是就该围屋的布局造型而言;如果是因其背东朝西,那是偏见,仅在龙岗、坪地、坪山、坑梓就有好几处客家围屋大门朝西。建筑的坐向固然要看所谓风水,但更取决于地形地势等因素。大万世居坐落原是一片沼泽地,东高西低,南面近处有一座岭背龙山,山北脚有一个面向大万世居开始衰败的村落。不论从风水学讲还是就地势而言,围屋均不宜南向。西面则一马平川,远处是三洲田打鼓岭低山余脉,可望见太阳下到山脚,落日余晖,富有神韵。大门向西,乃天成也。
szet123 楼主 2012-5-16 22:12:28 显示全部楼层


  龙田世居

  在市内乘坐380路到坑梓街道政府下后,循迹找到了龙田世居。龙田世居坐东朝西,前面宽65米,长73米,建筑面积达4745平方米;建筑时,巧妙地利用了前面的一条河,在围堡的西、南、北三面建了宽近16米的护城河,形成了“凹”型池塘。围堡的后面有高4米、厚0。5米的外寨墙,半圆形的河岸与外寨墙连为一体,形成“龟背状”图案,面积达16000平方米,这在各地土楼是少见的。在围堡的西北角,建了个小石桥与外界相通,桥头还建了一座关楼。

  走进龙田世居,才知道还有一道一道的大门,一个一个的天井,连环相套,就连围墙其实也是一大排的房屋,整个龙田世居可以说就是一个“小城市”。龙田世居建于清道光十七年(1837年)由梅县迁来的黄氏族人所建,其规模和气势宏大,内部结构严谨,1987年被列为宝安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黄奇伟于清道光十七年(公元1837年)率众子在亚妈湖主持开始建造龙田世居,道光廿年,黄奇伟去世后,由其长子黄毓杰续建,历时三十年,最终建成了三堂四横加外围、带四角楼的大型客家围堡龙田世居。

  龙田世居的建筑造型别具特色,围前有类似护城河的池塘,半圆形的河岸与外墙形成“龟背状”图案,为各地土楼所少见。整座围屋四周壁立、高不可攀,南面大门上有一门额,上刻:“龙田世居。道光十七年丁酉岁仲夏谷旦隽卿建立。”围屋主要用三合土版筑而成,另配以砖瓦、木石结构,四角及北面正中设有四层楼高的炮楼,炮楼间连以跑马廊,以互相援救。围屋内有天井、水井、祠堂及住房等。
szet123 楼主 2012-5-16 22:13:31 显示全部楼层


  大鹏古城

  大鹏所城是深圳市惟一的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和“中国历史文化名村”,走进大鹏所城找寻美丽答案鹏城鹏城,深圳为何又被称为鹏城呢?就是源于大鹏所城!大鹏所城何在?是什么来头?走进大鹏半岛,让我们来寻找这美丽的答案。

  大鹏所城,位于大鹏半岛的大鹏街道鹏城社区。它其实是一座古城,全称是“大鹏守御千户所城”。这座古城的历史要追溯到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初年。那时倭寇为患,为防范倭寇,于是朝廷在这里设立了“千户所”,建造大鹏所城。既是军事要地,又有六百多年的历史,所以这里也就留下了许多名将爱国护国的遗迹。名将中最显赫的是赖氏家族,三代连出5位将军,其中赖恩爵将军是大鹏所城最为重要的一位将军,现在古城里还保留着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,有屋宇、厅、房、井、廊、院等,牌匾众多,雕梁画柱。此外赖恩赐、刘起龙等名将的遗迹,数座建筑宏伟、独具特色的“将军第”分布有序。

  到了近代,这里也是军事要塞,1839年中国近代史上抗击外侵的第一枪——九龙海战在此打响并以胜利结束。因此,1995年中共深圳市委将大鹏所城列为“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;2001年7月16日国务院将大鹏所城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;2003年10月8日,鹏城村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;2004年6月28日,大鹏所城又以高票雄踞“深圳八景”之首。

  既然是“深圳八景”之首,那么除了有爱国名将的历史遗迹之外,还应该有其他吸引游客的地方。除了古城本身保存完好的东、南、西三个明代城门和明清时期的民居,还有蜿蜒狭窄的青石板小巷,置身其中,给人一种宁静古朴的感觉。在城楼上,还设有炮台及大炮,另外还有钟鼓台和令旗,让游客亲身感受古代战时的情景。

  在大鹏古城游玩,还可以领略大鹏独特的民俗风情。大鹏人有自己的语言、生活习惯和崇拜。其中最有特色的是“大鹏话”,它不同于白话,也不同于客家话,而是一种军语。这是因为大鹏古城是一座军营,军人来自全国各地,他们带来了不同的语言,因沟通的需要而逐渐形成一种融合语言,即所谓的“大鹏普通话”。据说大鹏所城建成后,因城中军士亦军亦农,于是有的从家乡携来眷属,有的娶当地女子为妻,人们从四面八方聚居于此,人口日益增加,一时十分兴盛。经过数年的发展,大鹏所城形成了东门街、南门街、正街三条主要街道。据说昔日大鹏一带的土著与渔民都在所城内赶集,可谓人来人往,车水马龙,街市相当繁华。后来,大鹏所城内又陆续建起了县丞署、参将署、大鹏所屯仓等官方机构,以及天后宫、候王庙、赵公祠、华光祠、晏公祠、将军第等建筑,从而使大鹏所城更具生活与文化气息。这一切构成了一幅鲜活的历史画卷,也是深圳近600年文化历史的缩影。

  除了大鹏话,大鹏人还有一典型特征,就是大鹏妇女都戴着一顶红顶蓝边的“凉帽”。“凉帽”采用细竹篾编成,边缘上卷成沿,中间留一个圆孔,四周垂海蓝色布饰,顶部涂成大红色。因为大鹏人都是当兵人的后代,清代兵帽的顶是红色的,大鹏妇女把自己整天戴着的凉帽涂成红色,即象征着是当兵人的后代,是对光荣身世的一种暗示。古城里的设施日益齐全,有客栈、餐馆、停车场等,为游客提供各种方便。

  初看古城,透过雄伟的古城门隐约看到古色古香的民居、街道,土黄色的城墙泄漏了岁月的痕迹,青色的砖瓦仿佛在娓娓诉说着过去的故事。走入古城,顺着绵绵的青石板路,走到了赖恩爵振威将军第。赖恩爵“振威将军第”,始建于清道光年间,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。为道光皇帝赐建,其门首横额“振威将军第”即为道光皇帝御笔。整个将军第规模宏伟,气势摄人,前后一共数十栋屋宇。走进大门,墙上赫然挂着一幅对联“南京条约今洗雪,鸦片毒害永难忘”,中间写着“还我祖愿”,透过强有力的笔锋,似乎看到了当年人民在呐喊,哭诉着南京条约的不公平,对祖国的强大和富足的期盼。

  “振威将军第”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,整座将军第围墙1丈多高,气派非凡,两座宅院全为三进三间。大鹏客家史料记载,赖家自清嘉庆年间以来,世代行武,三代曾出5位将军,史称“三代五将”。赖家将军多,因而府第也多,据查证共有将军第7座,可见赖家昔日的威风与荣耀。“振威将军第”为清代府第式建筑群,由数十栋屋宇组成,建筑面积达2500多平方米,规模十分宏伟。府第院门横匾为“振威将军第”5个金字,院门对联为:秀一鹏山开泰运,重班凤阙迓鸿庥。横匾与对联均为道光皇帝亲笔御书(道光24年),十分珍贵。赖恩爵是清代广东新安县大鹏城(即大鹏所城)人,作为林则徐的副将,他成功指挥了“九龙海战”,击退了英军大批舰艇的进攻,取得了“六战六捷”的胜利,该战是中国近代抗英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一仗,是深圳近代史上最辉煌的一页,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赖恩爵将军也是清代“虎门销烟”的实际操作者,他所领导的大鹏清军在深港水面缴获了大量烟土,并实施了虎门销烟。大鹏所城内出了10多位将军,他们是深圳近代史上官阶最高的风云人物。据史料记载,所城军队分为左营右营,士兵最多时近1400多人,仅甲午战争一役为抗击倭寇侵略就牺牲了500多人,他们为保卫祖国的海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

  城内不得不提的一道风景是大鹏仓。大鹏仓顶半椭圆型,长20多米。史书记载万历十四年建成第一座,余下的年间逐渐建起其他,终成现在的规模。位于大鹏镇鹏城正街的天后宫,始建于明永乐年间,是祭祀海上保护神——天后的庙宇。天后宫占地200多平方米,共分三进,门娄红匾上镌着“天后宫”三个斗大的漆金体行书。门两侧刻有一联:万国仰神灵波平粤海,千秋绵俎豆泽溯蒲田。 500多年来,天后宫香火鼎盛,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为天后生日,且每隔五年举办一次隆重的“打醮”活动。相传清代名将刘起龙和赖恩爵以及大鹏营的参将、守备、千总等军官常到天后宫拜祭。袅袅的烟火似乎能看到当年的盛况。

  游毕古城,可以去海边散散步。大鹏古镇毗邻著名的大亚湾核电站。站在海边眺望,核电站里层楼叠起,鸟儿在海面上盘旋着,人们在海边嬉戏游泳,这种和谐安详的氛围不正显现着祖国的繁荣富强么? 这里是深圳的起源,也是深圳最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景点,在这里你将看到一部完整的深圳城市发展史。站在起源地,感触着中华英雄儿女辉煌的历史和崛起奋斗的精神。
szet123 楼主 2012-5-16 22:14:14 显示全部楼层


  南头古城(新安故城)

  深圳南头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(即公元1394年),古为广州左卫东莞守御千户所城,至明万历元年(1573年)设新安县后,这里即为县治所在。城垣以东西最长680米,南北最宽500米,城内六纵三横的道路网与北高同低的自然地势结合完美,故得名"九街"。古城内有关帝庙、东莞会馆、海防公署等多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,以及具有岭南乡土特色的清代传统民居、寺庙、祠堂等。

  登上南山区劳动局的楼顶,将整座古城尽收眼底的那一刻,城门外只见轮廓的考古现场和遍布全城的拥挤逼仄的现代民居。来到新安故城的门前,走过古城重修的牌匾,一步步踏着以水泥铺成的小巷来到古城南门前。残旧不堪的南城门几近支离破碎,好在渐渐搭得密集起来的脚手架,还可以让人隐约感觉到它的被照料。从遥不可及的明代留存下来的一砖一石,在今日的深圳显得那么不真实。闭上眼触摸一下城门的身体,年代久远的凹凸不平手感清晰得令人感动。一座构筑于遥远年代的城门,却是这样把我们与身处的这座现代城市拉近了。更为惊人的是,据考证当明政府于1573年在南头恢复设县并将其定名为“新安”的时候,发现早在东晋时期,“东官郡”就已设在了今天的南头,《新安县志》也记载自己就是在“东官郡”的旧址上建起来的。于是,深圳的历史一下上溯到了1600多年以前。

  古城门约有三层楼高,加上深厚的城墙,岁月和战争在它凹凸的墙身上留下了数不清的痕迹,令人感到城门就像一个执着的老人,仍默默地守护着它的新安城。进入新安城门,首先就能看见海防公署,因古时新安占尽地利,尤其在海防位置方面,因而得朝廷遣兵驻守,海防公署即为当时的海兵驻地,亦相当于现时的海军司令部。在海防公署的旁边,有一间接官厅,是古时候用来接待办理公务和过往官员的地方,曾改为斋堂。但现在已经人去楼空了,只有门前那棵大榕树和积满尘埃的窗花在思念着它光荣的岁月。在海防公署附近已见不到有其它旧的建筑物。小巷里面全都是铺了马赛克、镶玻璃窗的矮小楼房,不再是明清时代的旧民居。

  一路前行,不久就可以见到昔日的东莞会所,往日的故事似乎都被室内精美的木雕所隐藏。始建于清同治七年(1868年)、重修于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的会所,是当年在此做生意的东莞籍商人商量生意、协商价格的聚会场所。可以想见,这里曾经有怎样的一幅扰嚷情形。

  “卧云香榻吐春风,含珠银灯通仙域”,这是新安烟馆门前的一副对联。鸦片在清末入侵中国,新安也是其中一个受难之地,后来英国更发动鸦片战争并侵占中国领土,那段历史实在是可耻可恨。与当铺为邻的正是一间钱庄,钱庄在古时社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,规模大的钱庄,除了办理存放款业务、开发庄票外,还发行钱票。再往里面走就是衙门了,牌匾上「广州府新安县衙」的大字、房檐上的雕花和房顶上双龙戏珠的图样,感觉比现在的政府大楼还威严。如果仔细寻觅,还可以找到其它如聚秀楼、东莞会馆及报德祠等有特色的建筑物,感觉彷佛穿越了整个世纪后,再从南门回到深南大道。
关闭

热门活动上一条 /2 下一条

车嘀嘀汽车团购
用户反馈
客户端